塔什干

国产航母坞修的时机,是当年辽宁舰的失

发布时间:2022/11/18 11:44:10   点击数:

国产航母试航归来之后没几天,“一不留神”,就又回到船坞里去了。从去年的4月26日首艘国产航母下水到现在,国产航母已经有1年多的时间没有和船坞接触了。对于航空母舰来说,进船坞是一件稀松平常又极具里程碑意义的事情。首艘国产航母在试航开始后的首次进坞,也是意味着这艘航母走向成熟,慢慢“长大”的开始。

进坞的国产航母干干净净、设备齐全,特别像施佬和帧察同僚们合力制作的CG画面

对于一艘舰船来说,在下水之后,进船坞主要涉及的就是水线以下部分的修理、维护与修改调整,一般来说就被称为坞修。当然这个坞修部分的修理可大可小,毕竟从水线下的船体结构、推进系统的桨叶和轴系、舵机、海底阀箱、海底阀和舷外各排出阀等,都属于坞修的工作范围。

水线以下部位平时很难进行彻底的修理,非得要趁着坞修才能大搞

最简单的坞修可能只包括刮一刮船底的藤壶和锈迹,再重新涂刷上从防锈漆到防止藤壶寄生的毒漆在内的几层油漆,进行一般的维护保养;稍微复杂一些的坞修则可能包括轴系的调整、舵机的维修;更复杂一些的,就可能是类似倒霉的“夏尔·戴高乐”号在试航中遇到的那样要更换螺旋桨……至于终极复杂的坞修,大概还得数我们台湾当年买来“阳字号”驱逐舰之后搞得“复阳”计划,把除了锅炉基座之外的水线下船板统统换掉,几乎相当于重造了水线下部分。

对!就是我们的“阳字号”!

当然,坞修的时候舰体内部同样可以进行维修、调试和维护,这些工作与水线下的维修工程大多数时候并不矛盾,只不过这些修理工作不需要专门进坞,只需停靠码头就能修理,因此虽然在一次坞修中会计入相应的修理项目,但是概念上说,他们并非坞修这个概念所特有。

比如深圳舰的改装,上面拆得干干净净的,但是就是不用进船坞

这次国产航母进坞的主要科目,按照施佬猜测主要应该有两个,一个是针对第一次试航中推进系统中存在的一些小问题进行细致的调校,比如说可能在特定转速下出现的震动啊,在某些航速下噪音的增大啊,桨叶某些位置出现的空泡啊等等;至于另一个就比较直白了:把船底刮干净,重新上一遍油漆,以便在接下来要进行的最大航速试验里取得比较好的测试结果。

船体刮一刮,就能顺溜不少,自然能减少阻力啦

之前辽宁舰在年1月第四次试航结束之后,也曾经进过船坞进行过短暂坞修,并在当年4月进行了第五次试航,根据辽宁舰试航的经验看,首艘国产航母坞修的提前,可能也表明航母试验要更加顺利,而这一次的坞修时间,整体也不会太久。

辽宁舰在试航期间,也进了一次船坞进行简单的坞修

说起这个最大航速测试,在国产航母的首次试航中,虽然进行了一些舵角较大的回转试验,但是从尾流来看,航速应该并不太高,而最大航速测试这么充满美感的画面,想来应该也不会被摄影师们错过。作为舰船最为重要的航行数据之一,虽然在实际使用中很少长时间使用,但自古以来各家各号都十分重视:苏联舰艇的总师们往往会在设计时给自己留1节的额外航速“余量”以防航速不达标;而英国造船厂更是在很长一段时间里选择在泰晤士河河口进行驱逐舰的航速试验,以便发挥浅水效应,取得更好的效果;至于意大利海军,更是曾经有过一段军舰武器不配备就“裸体”试航测速度的历史,不图别的,就图指标好看。

意大利出口苏联的“塔什干”号驱逐舰在试航的时候,就是这么一副光溜溜的样子

如果一切顺利,那么在这艘国产航母交付海军前后,理论上还将再进行一次坞修。这也算是我国造船工业部门和我军保障部门在使用辽宁舰的过程中积累出来的经验。

辽宁舰服役后的坞修是年5月,距离其交付海军已经过去一年多了

根据施佬了解,之前辽宁舰在交付海军以后,由于试验任务和舰员训练任务双重叠加,恨不得整条船一刻不停执行各类任务,加上海军对于修理如此大型复杂的军舰没有经验,整个坞修的方案也随着训练的推进一变再变,导致船厂在坞修之前的准备工作相当仓促;加上因为工程安排的问题,辽宁舰的坞修中许多设备和工程的修理复杂程度超出了最初的设想,甚至达到了一般舰艇小修,甚至中修的级别(别小看中修这个词汇,在人民海军的概念里,即使型、B进行现代化改装这么浩大的工程,也就是在中修期间顺便进行改装而已)。这也使得辽宁舰的首次坞修所需的时间不仅超出了预期,也产生了不少混乱。而这一切,都为在国产航母的试航和服役积累了必不可少的经验。

辽宁舰的首次坞修,实际上是一个重要的经验和教训

正所谓饮水不忘挖井人,在我们为国产航母顺利试航和坞修的一帆风顺感到高兴的时候,也不能忘记,曾经的辽宁舰用自己的尴尬,交上了中国在航母试验和坞修领域第一笔“学费”。



转载请注明:http://www.huohuaded.com/tsgtq/209947.html
------分隔线----------------------------